在吹牛要上税的当今时代,小罐茶利用产业升级风口将证据链做成了大生意。小罐茶的市场宣传虽然有极大水分,但其通过一道道证据链防线,将虚事逐渐做实,将市场赚来的快钱迅速固化为长期的品牌影响力与智能制造之基础建设,由此可见,杜国楹不光是一个营销点石成金的战术大师,也是一个善于利用产业升级布局产业链的战略高手。
小罐茶谈不上革农业时代中国茶的命,因为中国茶的现状是三位一体的,农业时代的遗老遗少、现代社会的工业与后工业化并存,不需要小罐茶来做工业化之革命启蒙。
从清末开始中国茶一直处于工业化的百年进程,到毛泽东时代建立了粗放式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掀起了名优茶战略、斗茶大赛,以及传统手工制茶的复兴,推动着中国茶的精细化加工与深加工进程,无论机器还是手工制茶水平得到空前提升。
而2003年普洱茶在大陆兴起,标志着中国茶进入了注重原料与先天内质之阶段,外在的色香味形不是决定因素,只是外在的加分项,决定一个茶叶的好坏,要从茶园的生态环境、土壤、茶种、树龄、气候、海拔、种植管护方式等先天要素开始,有了先天优质的原料,还要制作与后期仓储得法,符合精细化生产品控要求,这样在先天与后天的综合要求下才能制得一杯内秀的好茶。用标准的宣传语来概括,就是从茶园到茶杯的全产业链品质管控。
2008年以降,消费升级继续推动中国茶的产业升级。城里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于是中国茶进入与现代食品工业接轨之阶段,有实力的茶企纷纷上马高大上的现代高标准厂房与生产线,遵照现代食品工业的规范,按照国标、企标甚至更高的标准严格生产。
由此可见,中国茶并不是没有工业化与标准化,而是面向大众市场的工业化与标准化很难落地。中国茶被各种茶类、文化、工艺、地方消费习惯所切割,大众市场缺乏统一的认知体系,茶企被迫主攻小众细分市场,导致各说各话,让消费者一头雾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茶行业门槛低、同质化竞争激烈,如果采用行业通用标准会陷入激烈的价格战之中,很难提升产品与品牌的附加值。于是,做差异化的细分标准,就成为了行业的共识,许多茶企通过细分标准建立了逼格,取得了议价权。但其后果是,进一步加剧了概念的混乱,让市场进一步支离破碎。
许多人认为茶行业是非标行业,其实是误读,茶行业有通用标准——国标,但光靠国标很难建立企业的逼格,导致大家都去推细分标准。细分标准多了,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加上一些投机商人用认知门槛很高的细分标准去忽悠割韭菜,从而造成认知混乱与市场乱象。
所以,小罐茶能改变的,不是茶行业没标准的问题,而是标准缺乏大众认知的问题。而就百年工业化进程而言,中国茶已经走过了粗放式工业加工,进入了现代食品加工阶段,小罐茶搞的并不是革农业时代的命,而是中国茶工业制造的升级版——工业4.0,也就是对传统工业革命再革命。小罐茶在中国传统茶工业化进程方面的努力,也许会形成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茶的工业美学等全新风口,一些实力与小罐茶相当,甚至远超其的资本大鳄会进来,从而掀起中国茶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工业4.0及产业互联网革命,传统茶的底层商业逻辑将因此而彻底改变,当然文化的主根还在。
小罐茶的商业本质是高逼格品牌、大IP品牌。
由于要玩体量,故其不能从稀缺性的原料茶、手工茶入手,而是选择了茶产业不太重原料和手工,以分级加工为旨规的大工业生产,其很容易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但大工业规模化供应的产品,其本身的附加值不高。这时,杜国楹作为点石成金的营销大师的价值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小罐茶做了两件事,立马让量产茶品逼格闪闪,产品溢价能力超强。
一是选择分级体系的顶级茶品——芽头,对不懂茶的消费者而言,芽头无疑是大杀器,能建立稀少珍贵的形象。对老茶客而言,内质才是关键,芽头只是外在加分项。小罐茶虽然是工业化规模生产,但要找到达到外形逼格的芽头还是有一定难度。小罐茶将上百吨的金芽滇红、宫廷熟茶订单交给凤牌滇红、老同志做,要完成精挑细选的芽头茶也不容易。芽头为主,就决定了小罐茶的品质不低,但要跟古树茶、匠人手制比品质还是差了不少。
二是杜国楹为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小罐茶穿上“大师作”外衣,通过诱导式宣传,让消费者以为是珍贵难得的大师手制。这样一来,量产茶品就建立了高逼格的珍稀形象,附加值提升惊人……
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光靠营销吹牛建立高逼格形象不长久。于是杜国楹为小罐茶设计了三道证据链防线,以维持小罐茶的高端珍贵形象。
这三道防线,涵盖农业时代的手工(为什么不是后现代的手工?由此可见,划分先进与落后,是个很主观的事!),现代食品工业与智能制造,无疑是围绕产业升级来构建证据链的。
第一道快速建立逼格形象,用来赚快钱,第二道用来防御,化解消费者的质疑,第三道用来主攻,建立领导品牌形象。杜国楹作为战略战术大师,在体系构建方面可谓炉火纯青、匠心独运!
详解之如下:
第一道为“大师手制”,是用来抢快钱的。消费者迟早会知道“大师作”,不是大师手制而是大师监制的机器茶。这没关系,首先我赚了快钱,其次我有第二道防线来防御。
第二道防线是大师的现代化代工厂。你质疑我的品质,那我告诉你,小罐茶都是由代表现代茶产业的高标准工厂生产。凤牌滇红集团、海湾都是传统茶领域的现代化生产典范,构建了现代食品工业标准的生产线。大师监制的背后有着现代食品加工标准的底气,这就是小罐茶不怕怼的原因。
第三道证据链,属于防守后的反击,而且是主力部队的主攻与必杀技,其将建立小罐茶的领导品牌形象。
现代食品工业在传统茶领域,只要是有点规模的茶企其实是标配。说中国茶处于落后的农业时代,需要杜国楹的工业革命来拯救,实属误读。这些年,茶叶市场一直火热,资本纷纷进入,消费升级推动产业升级,茶界早就涌现了许多现代化工厂。为什么滇红集团、海湾的规模化的标准产品溢价能力低,因为这类现代化茶厂不缺,导致同质化,故没多少逼格。
规模化,又要讲逼格故事,聪明如杜国楹,就将眼光掠过同质化的现代茶厂,而投向了具有先锋气质的工业4.0。智能制造,既能量产,又逼格十足,符合杜国楹心目中完美产品的定义。这一块是传统茶企很难做的,因为不但投入大,而且具有先锋实验性质,搞不好成为先烈。这对赚了大钱,能很容易社会融资,而且逼格闪闪的杜国楹而言,都不是问题。
唱独角戏的小罐茶,在中国茶的工业4.0时代存在成为独角兽之潜质,但要修炼成功,尚需渡劫!而且行业外实力更强的大鳄,也在虎视眈眈,看小罐茶如何唱智能制造与产业互联网之时代大戏……
作 者丨茶 界 白 马 非 马
图 片丨茶 窝 网
来 源丨请 上 帝 喝 茶